讨好型人格和付出型人格的区别是什么?
1、对象不同
讨好型人格讨好的对象是所有人,他们渴望被所有人认可,并且非常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。
而付出型人格只是对某一类人付出,比如妻子为丈夫付出,母亲为孩子付出等等。所以,付出型人格一般没有讨好型人格那么累,他们也不会刻意追求完美,只会为自己应该付出或值得付出的人付出。
2、目的不同
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的目的是让别人喜欢他,他们的目的在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赞扬。所以,当他们为人付出之后,总是希望从对方身上获取到同样的情感来寻求安慰。
而付出型人格不一样,他们往往是因为特别在意或喜欢某人,才会在他的身上付出。他们这种默默地付出是不求回报的,只是因为爱对方才会付出,满足于被需要的需要。所以,他们有自己的主见,不会刻意像“狗舔”一样的去讨好别人。
3、本质不同
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一种病态的讨好,他与自身的自卑心有关。他们害怕被人否定,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,同时,他们极端的要求他们所付出的人一定要有回报。
而付出型人格更多的是因为自我责任感太强而引起的,他们认为付出是为了爱护亲人,帮助他人,是为了对他们好。所以,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。
总的来说,讨好型人格和付出型人格的人都是为他人着想,只不过在对象、目的和本质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付出和奉献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,但一定要讲对象,而且需要极高的智慧,弄不好就会伤人害己。
值得我们付出和奉献的对象:一种是对我们好的,一种是知道与珍惜我们的好的,其它的人都不值得耗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他们奉献。
索取型人格
索取型人格,指的就是那些,以自我为中心,把自私自利的“基因”融入到血液、透入到骨髓中的人。他们的人生信条是: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。
他们只知(不断)索取,不知(很少)回报,或者企图以小聪明的小恩小惠,从他人那里获取尽可能多的、巨大的回报。
当他们需要你时,你得随叫随到;当你需要他们的帮助时,你连他人都找不到,“你帮我是应该的,要我帮你,门都没有!”。
再通俗地的一点讲,就是那些习惯性的伸手党、传说中的巨婴们。
现实中的“索取狂”
回到我们的现实中,无论是生活、工作,还是圈子里,这些“索取狂”们,处处可见。
比如喜欢从女儿身上索取的父母们,铁定会站出来说道:“你这个没良心的女儿,我把你养这么大,供你上大学,白养、白供了,你还不赶紧的拿工资给家里补贴家用。”
谁心里都清楚,这钱最终的去向,是去到了家里的那哥哥嫂嫂、弟弟弟媳手中。更甚者,还要给他们买房、买车、帮养他们的孩子。
于是乎,这些被从小惯到大、爱索取的、靠着父母的巨婴亲人就此诞生。他们也习惯性的去索取,“万事找妈”,准没错!不给就哭闹、叫骂!
给予型人格或讨好型人格:索取型人格的相反面。
远离这些索取型人格的人,请从对他们说不开始。
学会拒绝他们,不勉强自己,这不是自私,而是一种智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